斷腿的鳥媽媽飛上樹帶傷孵蛋
罕見牛背鷺斷腿倒掛枝頭

張海波奮力營救精心照料
  罕見牛背鷺斷腿倒掛枝頭

  “鳥人”張海波奮力營救精心照料
  公園、湖邊或是林中,你或許能看到這樣一些人:背著雙肩包,掛著望遠鏡,拿著照相機,拎著三腳架,時而駐足傾聽,時而踮腳遠望,時而輕步移動……他們自稱“鳥人”,觀鳥拍鳥、救鳥護鳥成為生活的主旋律,張海波就是其中之一。5月11日,年過花甲的“鳥人”張海波在遼中珍珠湖拍鳥時,成功救下一隻負重傷的雌性牛背鷺,雌鳥帶傷孵蛋感人至深,“母愛太偉大了,無論是鳥還是人,這份愛永遠不會變質!”
  它腿被纏得死死的

  而且已經斷了

  “它奄奄一息了,只剩眼睛還稍稍閃動。”
  11日上午,張海波和同伴來到遼中珍珠湖沿岸的樹林里拍鳥,收穫頗豐。中午11點左右,正當張海波轉身要離開樹林時,一抬頭看到枝頭掛著一團白色的東西。“倒掛在樹上,我以為是哪裡飄來的塑料袋呢,可隱約聽到幾聲鳥的哀叫聲,定睛一看才發現,倒掛在樹上的正是北方極罕見的牛背鷺。”
  張海波告訴沈陽晚報、沈陽網記者,牛背鷺倒掛的樹枝離地面有五六米高,人根本沒辦法爬上去,“我當時把鏡頭拉近,才發現牛背鷺的腿被細繩纏得死死的,而且已經斷了,它也奄奄一息了,只剩眼睛還稍稍閃動,太讓人心疼了!”張海波說,“就算是普通的鳥受傷,看著都揪心,更別說是罕見的鳥了。”
  施救40分鐘

  牛背鷺脫險

  “它已經昏迷了,樹枝上、腿上都是血。”
  “無論如何,我都得想辦法把它快點救下來!”張海波告訴記者,當時他的腦中只有這一個念頭。隨即,他找了一圈,身邊只有三腳架能派得上用場,可三腳架抻直不過一米多,根本夠不到五六米高的樹枝。“我突然想到,車裡有一根繩子,就趕緊抄近路連鑽帶爬地穿過樹林,拿到繩子後跑回來,把繩子的一端固定在磚頭上,另一端拋上樹,以便把樹枝拉斷。”
  足足花了40多分鐘,張海波終於將樹枝拉斷,牛背鷺被成功救下。“腿被細繩纏住,估計是它掙扎,結果越纏越緊,腿就被勒斷了。”張海波說,“我又用隨身攜帶的指甲鉗將細繩一圈一圈剪斷,把牛背鷺捧在手裡的時候,它已經昏迷了,樹枝上、腿上都是血。”
  草叢中蓋“窩”

  先治傷再喂水喂蟲

  “擔心它再出意外,一直在不遠處看著。”
  張海波說,愛鳥的他對鳥類的生活習性都有所瞭解。“我知道牛背鷺是鷺鳥中唯一一種不吃魚只吃蟲的鳥,所以我先用隨身帶的創可貼和醫用膠帶把它折斷的腿纏好固定,喂它喝點水,又在附近草叢抓點蟲喂它,折騰好久,它總算是醒過來了。”
  張海波說,“隨後我又和同伴在有水、有草、有蟲的草坪里給它搭了個窩,把它放在那裡,我擔心它再出意外,所以一直站在不遠處看著它。”
  它一瘸一拐走了幾步

  撲騰翅膀飛上樹

  “它趴在樹窩裡帶傷孵蛋,我感動了。”
  “我轉頭拍個小鳥的工夫,牛背鷺就踉踉蹌蹌地站起來,一瘸一拐走了幾步,撲騰著翅膀飛上樹了。”張海波告訴記者,起初他覺得很奇怪,心裡默默埋怨,可當他追隨著牛背鷺的蹤影,看到它趴在樹窩裡帶傷孵蛋時,感動得快要流眼淚。“林中遇到一個當地村民,他說每年五六月份正是這群牛背鷺孵蛋培育幼鳥的時候,這些鳥孵蛋時雷打不動,一心護蛋,真令人欽佩。”
  張海波告訴記者,當天恰逢母親節,他感慨良多。“看到這隻受傷的牛背鷺,我想,無論是鳥還是人,母愛子的這種情感都是最純粹、最動人的。”他說,“為人父母我知道,如果換成人,即使母親受傷了,也不會把孩子扔在一旁,哪怕身子再不舒服,也要趕緊回到孩子身邊保護他們,這就是偉大的母愛。”
  拍鳥兩年

  救鳥不下百隻

  “希望大家愛護鳥類,和鳥類做朋友。”
  張海波告訴記者,他年輕時就愛鳥,退休後加入了拍鳥者的行列,自稱“鳥人”,因為觀鳥拍鳥讓他找到了生活的樂趣。拍鳥之餘,他也把救鳥、護鳥當成自己的責任。“有時在公園、湖邊拍鳥,總能看到一些人拿著彈弓打鳥,或者拉張網捕鳥,每當看到這些人,我都特彆氣憤。”張海波說,“所以,只要我看到這些不法分子,我都會上前制止、說服教育一番。兩年多,救下的鳥不下百隻啊!”
  張海波想通過《沈陽晚報》呼籲大家能夠從我做起,愛護鳥類,和鳥類做朋友,保護他們賴以生存的家園,制止那些殘殺鳥類的行為。
  牛背鷺
  體較肥胖,喙和頸較短粗,是唯一不食魚而以昆蟲為主食的鷺類,也捕食蜘蛛、黃鱔、螞蟥和蛙等其他小動物。其與家畜,尤其是水牛形成了依附關係,常跟隨在家畜後捕食被家畜從水草中驚飛的昆蟲,也常在牛背上歇息,因此得名。中國長江以南繁殖的種群多數為留鳥,長江以北多為夏候鳥。每年4月初到4月中旬遷到北方繁殖地,9月末10月初遷離繁殖地到南方越冬地。已被列入《世界自然保護聯盟》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。
  沈陽晚報、沈陽網記者 唐心萌
  (照片由張海波提供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q26gqttz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